《窮遊》
旅途上遇見兩位大學生,趁上學的空檔出來旅遊。大學生的經濟狀況並不寬裕,只能窮遊,可以理解。其中一位是我見過砍價最厲害的男孩子,十元八塊的士錢也能給他講回來。
他另一最重要的省錢方法是逃票。在內地,逃票似已是「驢友」的一種風氣,倒不能簡單斥之為「不守規矩」,事關內地的門票價錢上漲得過分,動輒上百元,有些直達不合理地步;以逃票來作對抗,也算是人之常情。因此驢友間出現了不少「逃票攻略」,將逃票變成了旅行的一部分。
於是理所當然地,這位大學生每到景點時都出盡辦法免去門票,真的不成功才會買票入場。他還有一經典語錄:「成功逃票比進景點本身更有成功感!」
可是如此省儉窮遊的他,卻喜歡買紀念品(當然也砍價)。有一次,他在討論車費要多付五塊錢是如何不合理、如何可以砍價時,我忍不住問他:「你這樣計較十元八塊,倒不如買少兩件紀念品,不就給省回來了嗎?」他猶豫了一下說:「錢省下來就是為了買東西啊!」
各人有各人的旅行方法,本來不應該批評,但如果旅行的優劣竟是透過物質去定義的話,那不是與「窮遊」的本質相違背了嗎?「窮遊」之所以吸引,是因為它在實踐一種少依賴物質的旅行方法,而且相信即使阮囊羞澀,也能得到不比有錢人遜色的旅程。以省錢作為窮遊的目的,卻有點本末倒置了。
香港經濟日報 C04 | 世情館 | 香格里拉 | By 林輝 2012-11-09